2008-07-19

Archigram






Archigram 這個組織約出現於 60 年代


他們試圖在那個建築象徵性強烈的年代去改變人與建築的關係


其中一篇引起我注意的是Peter Cook 在討論消費性與消費這篇文章


隨著工業化的發展 人類生產物件的速度的提高


這樣導致的結果是讓人類對於產品使用的週期性開始大幅的縮短


所以一個月買一件衣服在現在來說已經是稀鬆平常的事情


甚至是更快的速度在消費


也就是說當建築已經漸漸無法滿足現在快速變化的人類行為

尤其是資訊的傳達這件事

建築某種程度對我來說傳達的是一種凝結的資訊

我們必須依靠其他的媒體滿足資訊快速變換的狀態

當三十年過去 我們拆掉現有的建築 蓋一棟更新 更好的

有點像我們為了跑更好的軟體 不斷的去更新我們的電腦

我覺得建築有點變成一種被動式的東西 它僅能夠在剛蓋好的前幾年滿足我們的新鮮感

甚至是當他建造出來是為了滿足我們某些特殊的需求 而需求結束時也是建築壽終正寢的時候

Archigarm 在當時提出一些解決辦法 如"差接城市"提到的可替換的住宅單元

但我覺得這種做法太機械式了 不太親切

而後來黑川紀章在東京設計的住宅 在我之前去東京參觀時卻也像一般住宅一樣面臨老舊 被淘汰的命運

並非一個不斷更新的有機體

不過我覺得這件事情的重點在於建築需要去重新定義其存在性 而不是不斷的去更新硬體

因為那到最後會是一件沒完沒了的事情




2 則留言:

toilet 提到...

︿︿

Muto 提到...

"機能"這件事會讓建築有所謂的淘汰現象, 但是"超越機能的設計理念"跟淘汰這個循環無關, 所以會有一些設計讓我們不去想需求與滿足這個層級, 而會單純地欣賞那種沒辦法明確化的感動, 同時, 時間在這樣的作品上並不會有影響, 我個人比較喜歡這樣期待建築的成就.當然有機能障礙的設計就不用談了, 那是很根本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