藉由30年不斷的調整這間32米平方生活空間以符合更美好的生活模式。香港建築師張智強試圖將他的個人居所推向一種生活如機械般完美的運作方式。家具與隔間的關係不再分開 而是如齒輪般的關係完美的結合在一起。透過大量的變換以及所有家具精準的尺寸計算以達到最大的空間利用。建築師聰明的利用滑動的軌道以及可開闔的隔間讓空間的使用可以達到最大的可能 即使只是一間32米平方的小套房。這看似單身男子完美的住宅空間 讓我想到了以前的一個建築笑話。
一對夫妻請Mies Van Der Rohe 為他們設計小住宅,建築師發揮了專長為業主設計了一個造型 比例 空間都近乎完美的住宅。但這對夫妻住進住宅後卻是噩夢的開始。每當建築師要回來看自己設計的作品時 先生總要太太在建築師來之前把自己佈置的花瓶或相框收起來 深怕這些自行布置的東西破壞了空間整體的感覺而惹得建築師不高興。人類應該才是自己生活的主導者,但在這個故事裡的夫妻卻大大的被空間所奴役著。
當建築如機械般精準的控制我們的生活時,這似乎是個恐怖的事情。究竟空間跟使用者誰才是最大的主導者似乎值得我們去思考。在這個案子建築師透過自己的生活習慣去創造了能夠支持他生活模式的完美空間機器。但當完工的同時似乎也宣告了人類生活主導權的死刑。我們似乎只能夠在建築提供給我們的空間使用排列組合下苟延殘喘,而扼殺了人類創造力才是最大的價值。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